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移民开发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12:37:37  浏览:98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移民开发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移民开发局办公室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移民开发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省(市)计生委、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管理机构,重庆市计生委、移民局:

国家计生委于2001年3月25日至26日在重庆召开了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就移民工作中有关计划生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达成一致意见。现将《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 ○ ○ 一年五月十六日

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国家计生委党组成员、政法司司长江亦曼,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越,重庆市计生委主任温永高、副主任杨应敏,重庆市移民局助理巡视员张洪光,国家计生委办公厅、政法司有关处室负责人,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省(市)计生委政法处处长以及重庆市云阳、奉节、巫山、忠县、开县计生委主任出席了会议。

经讨论,会议就移民计划生育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现纪要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移民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关系我国经济建设大局,世界瞩目。移民工作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峡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至三峡工程竣工,库区需移民113万。移民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难度之大,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都是空前的。

库区百万移民不仅是一项世界级难题,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移民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成败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移民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移民迁出和迁入省市各有关部门树立移民工作一盘棋思想,同舟共济,紧密配合,协助移民部门打好移民工作总体战。移民迁出和迁入省市计划生育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移民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移民工作大局,全力支持三峡工程,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共同做好移民计划生育工作。

二、加强服务,为移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移民迁出和迁入省市计划生育部门要开展好面向移民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外迁移民“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外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库区移民“为国家、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移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配合移民部门做好群众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移民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尤其要加大对移民迁入省市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移民自觉执行迁入省市计划生育政策,接受迁入省市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二是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移民中的计划外生育人员,严格按照《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认真落实“七不准”规定,坚决禁止在移民工作中乱收费、乱罚款,杜绝计划生育恶性事件发生。三是积极开展面向移民的计划生育“三优先”服务。即优先为移民办理《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优先落实移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待政策,优先对移民中的计划生育贫困户进行帮扶。

三、明确职责,规范移民计划生育工作

1、健全工作机构,严把移民资格审查关。有移民迁出、迁入任务地区的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争取进入相应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移民资格时,移民迁出省市的移民、计生和公安部门要密切配合,实行“三堂会审”,严把移民资格关。对于取得移民资格的人员,迁入省市应接纳,并按移民政策予以安置。

2、开展生殖保健服务。移民迁出省市计划生育部门在移民外迁前,应普遍开展一次生殖保健服务,为移民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查孕查环,查治妇科疾病; 及时动员已生育子女的夫妻落实一项安全可靠的长效避孕措施,个别患禁忌症的,落实其他避孕措施; 对计划外怀孕的移民妇女及时落实补救措施。

3、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处理。(1)对违反规定计划外生育的移民,迁出前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移交迁入省市计划生育部门。(2)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鉴定的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原则上不外迁。本人要求外迁的,应由迁出地给予一次性解决,并签订好协议,迁入省市不再承担解决遗留问题的责任。(3)对移民中的流动育龄妇女,迁出省市应动员其到迁入省市重新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短期内到迁入省市有困难的,应在档案中注明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

4、移民生育政策衔接。(1)移民迁出前执行迁出省市的生育政策,迁入后执行迁入省市的政策。(2)迁出前领取的《生育证》(含二孩《生育证》)一年内有效。(3)符合迁出省市再生育一个子女规定但未领取《生育证》的,迁出后执行迁入省市的政策。

5、移民计划生育档案移交。移民计划生育档案按重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统一填报,移民交接时移交计划生育档案。计划生育档案涉及的项目、内容不完整、不规范的,移民迁出省市计划生育部门有责任进行规范。
会议纪要内容由有移民迁出或迁入任务的省市计划生育部门共同遵守。会议纪要未涉及的有关问题,由移民迁出和迁入省市协商解决。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


晋政发[2008]2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人民政府同意《山西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七月二十六日    
  

山西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促进渔业和谐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产品,是指来源于渔业的初级水产品,即在渔业活动中获得的供人们食用的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他类渔业产品及经过分拣、剥壳、清洗、切割、冷冻、分级、分装的初级加工渔业产品。
  本办法所称水产品质量安全,是指水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能够保障人的健康、安全要求。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产品生产、销售、检测和监督管理的单位与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为同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检测。
  各级质监、卫生、工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
  水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对其生产和经营的水产品质量负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安排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水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引导、推广水产品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水产品;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
  第八条 鼓励并扶持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推广、检验检测机构等组织为水产品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产品运销、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产品检验、标准化指导等各类服务。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水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促进优质水产品的发展,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二章 水产品产地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水产品基地建设,改善水产品的生产条件。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划和组织建设,采取措施,推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场)、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和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的建设。
  第十一条 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养殖、捕捞水产品和建立水产品生产基地。
  禁止向水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第十二条 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水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渔药、饲料、肥料等渔业投入品,防止对水产品产地造成污染。
  第三章 水产品生产
  第十三条 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产品生产的指导。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产苗种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渔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水产品的监督检验。要依法建立健全渔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鼓励养殖单位使用膨化浮性饲料、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稳步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积极鼓励绿色、有机水产品的生产,指导和监督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企业合法加贴和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标志。
  禁止伪造和冒用前款规定的各类标志。
  第十六条 渔业科研机构应当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应当大力推广、引进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和优良水产品种,加强对水产品养殖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十七条 水产品生产者生产的水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标准规定的质量卫生要求,并建立水产品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使用渔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二)水产品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生产、经营、使用的水产苗种的来源及是否经过检疫、检测;
  (四)捕捞的日期;
  (五)水产品的销售日期、渠道和流向;
  (六)按规定需要记载的其他事项。
  水产品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水产品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
  第十八条 水产品生产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渔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水产品质量安全。
  禁止在水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渔业投入品。水产品生产者必须使用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具有批准文号的渔药。
  渔药生产企业应当在渔药标签上标注“限用”字样,并在说明书中注明警示内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九条 从事水产苗种生产应当依法经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但自育、自用的水产苗种除外。
  第二十条 水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当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自律管理。
  第四章 水产品销售
  第二十一条 销售的水产品必须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产品,不得销售:
  (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渔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渔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重金属超标的;
  (三)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四)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
  (五)其他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第二十二条 水产品批发市场应当建立水产品检验制度,设立或者委托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抽查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水产品,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报告所在地渔业行政管理部门。
  对使用绿色、有机食品标志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水产品,可以实行免检。
  第二十三条 水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应当建立水产品进销货台账,向供货方索取有资质的水产品检测机构出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合格报告、检疫合格证、产地证明等凭证。
  第二十四条 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水产品,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如实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订并组织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和需要予以通报或公布。
  监督抽查检测应当委托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条件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费用。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抽查的水产品,下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测任务。
  第二十六条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当利用现有的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进行。
  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核合格。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依法经计量认证合格。
  第二十七条 水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组织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测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受理申请的部门应当另行指定检测机构进行复检。
  因检测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所需费用,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同级财政部门解决。
  水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可自主委托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并需向受委托的检测机构交纳检测费用。
  委托本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测,只需交纳检测成本费。
  第二十九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配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的水产品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经检测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有权查封、扣押。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出示相关证件;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资料的,应当告知所需资料的范围、内容和提交时间。当事人应当配合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三十二条 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发现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所列情形之一的水产品,应当按照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查明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或者提出处理建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伪造检测结果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检测结果不实,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害的,并撤销其检测资格。
  第三十六条 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使用渔业投入品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水产品生产者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水产品生产记录,或者伪造水产品生产记录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销售的水产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九条 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四项规定情形,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水产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水产品生产者销售的水产品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至第三项或者第五项所列情形之一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罚。
  水产品销售企业销售的水产品有前款所列情形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处罚。
  水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水产品有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对违法销售的水产品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理,对水产品销售者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罚。
  水产品批发市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冒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标志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至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四款和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处理、处罚,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第四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处理、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实施。
  法律对行政处罚及处罚机关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但是,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生产、销售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所列水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水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水产品有前款规定情形的,消费者可以向水产品批发市场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销售者责任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有权追偿。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水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要求赔偿。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部关于印发《“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印发《“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我们制定了《“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即在1998年-2000年三年内,组织1000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
彻实施。
一、各地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把其作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任务,根据本计划要求,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或部门领导的支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并抓好落实,使再就业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二、请各地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调查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的情况和问题。劳动部将与有关地区和行业共同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并组织交流推广。
三、劳动部成立由就业司牵头、职业技能开发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组成的再就业培训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实施本计划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实施本计划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同时报劳动部就业司和职业技能开发司。
请将实施本计划的具体方案及承办部门联系人,于1998年3月底以前报劳动部。
附件:1998年再就业培训工作安排(略)

“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组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任务。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在政府指导和扶持下,个人自学、企业组织和社会帮助相结合,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地运用就业政策
和就业服务手段,促进培训与就业的结合,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从1998年-2000年的三年中,为1000万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对1000万下岗职工普遍进行职业指导,对其中600万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通过努力,使下岗职工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转业转岗人员掌握实用技能,自谋职业者
增强创业能力。
具体任务:1998年300万人;1999年350万人;2000年350万人。
工作重点:抓好纺织、铁道、军工等重点行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工作。三年中对纺织行业120万人,铁道运输业40万人,军工行业40万人,煤炭行业50万人,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其他行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人数。
实际成果: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有明显转变,职业技能和再就业能力普遍提高,培训后再就业率有显著增长。
三、工作内容
(一)搞好摸底调查。劳动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培训供求情况的调查,掌握下岗职工的数量、素质状况和就业意向,建立下岗职工培训需求档案;了解本地区本行业社会生产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状况;了解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条件、专业设置和培训能力。以
此为依据,统筹安排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
(二)开展职业指导。要建立下岗职工职业指导制度,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意识;为他们提供职业需求信息和介绍求职方法,指导他们制定个人再就业计划和措施。职业指导的具体实施,可在职业培训机构中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或由职业指导人员
深入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也可采取让再就业成功者介绍经验或组织巡回演讲等多种形式。
(三)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下岗职工的特点,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着力开展适应性职业技能培训。在学制上,可以实行全日制、非全日制、学时制或学分制等。在培训方式上,可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组织集体办班,或采取企业与职业培训
机构联合办班,也可利用广播电视、函授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培训,还可鼓励个人自学。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般以短期和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为主,使下岗职工较快地提高再就业技能。
(四)进行创业能力培训。对准备自谋职业,特别是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下岗职工开展创业能力培训,使他们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开业或创办企业必备的知识和程序,掌握经营管理方法,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指导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帮助他们解决落实中的问题
,在他们开业后还应继续进行必要的咨询服务和业务指导。
(五)做好技能鉴定工作。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应对要求参加技能鉴定的下岗职工,介绍有关鉴定的政策和程序,提供鉴定考核服务。对考核合格者,按规定发给职业资格证书。
(六)提供就业服务。对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下岗职工,职业介绍机构可根据其所学专业技能,纳入劳动力市场信息库,为其办理劳动人事档案存放,并尽快沟通与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优先推荐就业。可以开设专场招聘洽谈会,使其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增加
就业机会;还可以推荐到用人单位试工。职业介绍机构应主动帮助用人单位与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从经过培训的对口人员中录用人员;对于愿意自谋职业的,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落实开办手续、经营场地、减免税费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培训学员提供实习
场所,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优先接纳下岗职工就业。
四、工作方式
(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服务。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主党派以及公民个人参与培训计划的实施,要联合教育部门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为再就业培训增添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利用现有设施,挖掘培训潜力,
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对于具备条件且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比较好的教育、培训单位,经劳动部门确定,可以作为再就业培训定点单位,给予相应的扶持;对于组织下岗职工中的困难群体人员进行培训的,给予适当经费补贴。
(二)大力鼓励和支持行业部门和企业做好下岗职工转业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现有的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对下岗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转岗转业培训。行业和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要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并根据下岗职工分流安置计划方案,制定切实可
行的再就业培训计划和措施。对准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即将兼并破产的行业和企业,要加大在职职工的培训力度,进行失业风险、竞争意识教育和多种新技能培训,为其转业转岗准备条件。
(三)劳动部门要指导所属的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发挥骨干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培训经费的使用与市场需求及培训机构的业绩挂钩,同时,可采取培训资格认定、培训项目招标、培训成果考核等方式,使培训更加适应市场
需求,取得直接促进就业的效果。还可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下岗职工改变被动等待救济为主动参加再就业培训。要积极运用广播电视、函授教育等手段,为下岗职工自学技能提供远程教学和辅导。要通过组织政策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等多种形式,推动和指导再就业培
训工作的开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劳动部负责再就业培训的总体规划、政策协调和指导工作,并与国家经贸委、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加强协调。
各地劳动部门要在当地政府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与有关产业部门加强联系,协助制定培训规划,做好组织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的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和相关服务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领导,指导企业组织实施再就业培训工作

(二)多渠道筹措、合理使用培训经费。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的经费采取多渠道的方式筹措。要根据《职业教育法》的规定,积极采取当地政府财政的经费投入,并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再就业培训。行业、企业组织培训,所需经费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支付。再就业服务中心
组织下岗职工培训所需经费,按有关规定,从拨付给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有关费用中支付。其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所需经费应多方筹措。对根据市场需求组织下岗职工开展的培训项目,确需扶持的,经劳动部门审核,可由再就业基金予以适当补贴。在再就业基金尚未建立的地区,应争取各级
政府加大对下岗职工培训的投入,由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予以扶持,并与失业保险金中的转业训练费统筹使用。在对培训机构进行补贴时,要与其培训下岗职工,特别是其中困难群体人员的数量、培训项目、期限、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等因素挂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应根据再就业培训计划,与财政部门协商,制定再就业培训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
(三)提供信息服务。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要利用多种手段,广泛收集职业需求信息,进行职业供求情况分析和预测,并向社会公布。要主动与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沟通情况,为其确定培训方向、专业设置和招收下岗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对经过培训的下岗职工,要向社会发布求
职信息,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
(四)做好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培训措施和办法,宣传下岗职工参加培训后实现再就业的典型事例,使广大下岗职工了解培训的重要性,引导下岗职工积极参加再就业培训。要大力宣传行业、企业和各类
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再就业培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积极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促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1998年2月4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