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有关情况的通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5:36:42  浏览:988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有关情况的通报

国土资源部


关于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有关情况的通报

 
 
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我部要对各地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情况及时通报公布。包括各地设开发区、园区的情况,清理整顿、撤并区、复耕情况,以及领导重视、加强管理、验收督查进展的情况。现将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建设部、审计署等五部门联合督查掌握的治理整顿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治理整顿组织领导情况


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后,各地按照国务院“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治理整顿工作力度。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将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许多省(区、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研究,亲自部署落实,亲自督查指导。据各地周报情况统计,目前天津、福建、江西、山东、海南、重庆等6个省(市)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治理整顿领导小组组长,山西、浙江、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8个省(区、市)由常务副省长(副主席)担任。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贵州、青海、宁夏等14个省(区、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治理整顿领导小组组长。广东、河北、西藏等3个省(区)仍由国土资源部门领导担任治理整顿领导小组组长(见附表一)。


11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3〕7号)下发后,据周报情况统计,北京、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9个省(区、市)及时以政府文件形式转发,并结合地方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作出工作部署,其中许多地方还专门为此召开会议,治理整顿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开发区清理、整改情况


国务院召开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后,各地已停止了审批新设立和扩建各类开发区。在停止新审批的同时,各地抓紧对开发区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国务院五部委督查汇总,全国有各类开发区(园区)5524个。此后,各地进一步加大清查力度,又查出过去漏查漏报的开发区134个,全国各类开发区总数5658个。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各地又对各类违规设立的开发区进行整改,撤并了一批开发区。据初步汇总,全国现已撤并整合的各类开发区2046个(见附表二)。


三、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治理整顿期间,各地清查出了多年积累下来的一大批土地问题,进行了坚决查处,在全社会起到了震慑和警戒作用,有力地遏制了土地违法势头。据统计,治理整顿期间,全国共查处包括历年遗漏案件在内的土地违法案件168万件,有738人被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4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见附表三)。


国务院五部委联合督查期间,向天津、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西、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13个省(区、市)交办了21起涉及土地违法的案件线索。截至11月24日,除新疆外,其他12个省(区、市)向我部报送了20起案件的调查处理情况。在已报来的20起交办的土地违法案件线索中,经调查,基本属实的有15件,不属实的有5件。15件属实的案件中,已处理结案2件,其他13件正在处理当中,已对15人提出党政纪处分建议,向司法机关移送追究刑事责任1人(见附表四)。


目前,全国各地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已转入检查验收阶段。各地要坚决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严格保护耕地等一系列重大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标本兼治,既着力解决已发现的问题,又着力防范出现新的问题,切实做好治理整顿整改和检查验收工作,一抓到底,确保治理整顿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附件:1.各省(区、市)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总表

2.开发区设立及撤并情况统计表

3.案件查处情况统计表

4.督查交办案件查处情况统计表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附件1:

 

各省(区、市)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总表


 

省(区、市)
主要领导
分管领导
部门领导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附件2:

 

开发区设立及撤并情况统计表

 

序号
省(市)
开发区数量
撤并整合数量
备注

1
北京
470
17


2
天津
143
100


3
河北
63
18


4
山西
32
2


5
内蒙古
101

撤并数尚未汇总

6
辽宁
113
8


7
吉林
73

撤并数尚未汇总

8
黑龙江
100
3


9
上海
157

撤并数尚未汇总

10
江苏
475
302


11
浙江
758
472


12
安徽
194
53


13
福建
269
53


14
江西
137
28


15
山东
947
695


16
河南
69
10


17
湖北
114
4


18
湖南
179
34


19
广东
420
50


20
广西
77
10


21
海南
92
12


22
重庆
176
59


23
四川
137
28


24
贵州
41

撤并数尚未汇总

25
云南
81
28


26
西藏
1
0


27
陕西
77
48


28
甘肃
93
3


29
青海
5
0


30
宁夏
36
9


31
新疆
28

撤并数尚未汇总

合计

5658
2046



 

附件3:

 

案件查处情况统计表

 

序号
省(市)
立案查处(件)
追究法律责任人数
备注

党纪政纪处分(含提出建议)
刑事责任(含移送)
 

1
北京
55
 
 
 

2
天津
220
 
 
 

3
河北
6273
38
18
 

4
山西
2736
33
3
 

5
内蒙古
879
 
 
 

6
辽宁
3728
6
 
 

7
吉林
1457
12
3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拨付〈全国计划〉内中直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资金操作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拨付〈全国计划〉内中直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资金操作办法》的通知

1998年4月23日,财政部


国务院有关部门,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了妥善安置中央直属企业在实施兼并破产和减人增效计划中分流的下岗职工,切实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中央财政拨付〈全国计划〉内中直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资金操作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拨付《全国计划》内中直企业下岗职工
补助资金操作办法

附件:中央财政拨付《全国计划》内中直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资金操作办法
一、为了妥善安置中央直属企业在实施兼并破产和减人增效计划中分流的下岗职工,切实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操作办法。
二、中央财政拨付补助资金的对象,是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简称《全国计划》)的中央直属企业(简称“中直企业”)分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不包括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以及通过解困途径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下岗职工。
三、中央财政拨付的补助资金,包括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养老、医疗保险费及门诊医疗费。中央财政原则上按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三分之一承担。
四、中直企业于月度终了3日内填制“中央直属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资金申请表”(简称“申请表”)及“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安置中直企业下岗职工月报表”(简称“月报表”),报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简称“专员办”)初审。请专员办在5日内将已签署审核意见的“申请表”及“月报表”退还给企业。
各地专员办在对中直企业的“申请表”及“月报表”进行审核之前,请主动与当地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联系。请各地协调小组予以配合。
五、中直企业将已经专员办初审的“申请表”及“月报表”于每月10日前报企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汇总(一式四份)后,连同初审的“申请表”及“月报表”,于每月15日前一并报财政部审批。请企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责成专人负责。
六、财政部审批同意后,按月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企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必须在收到中央财政拨款的3日内及时足额地转拨到接收中直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中心。
12月份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在次年一月份拨付,并办理全年补助资金的清算工作。
七、凡接收中直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每半年须将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报企业主管部门,由企业主管部门汇总后报财政部。企业主管部门应于次年二月底以前向财政部编报决算。
附:一、中央直属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资金申请表
二、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安置中直企业下岗职工月
报表

附一:
中央直属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资金申请表
行业: 199--年--月 单位:人、千元、元/月/人、元
------------------------------------------------------------------------------------------------------
企 业| 序 |所 在|月初滞留|本月进入|月末滞留|当地最| 当地人均补助资金标准 |
| | | | | | |--------------------------------------|
| | |中心下岗|中心下岗|中心下岗|低月工| 合 |基 本|养 老|医 疗|门 诊|
| | | | | | | | | | | |
名 称| 号 |城 市|职工人数|职工人数|职工人数|资标准| 计 |生活费|保险费|保险费| 费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11)|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所需资金 |专员办 |财政部| 备
--------------------------------------------| | |
合 |企业拨|社会拨|申请中央财政补助金额| |审 批|
| | |--------------------| | |
计 |付金额|付金额|人均标准|补助总额 |审核意见|数 额| 注
------|------|------|--------|----------|--------|------|--------
(13)| (14)| (15)| (16) | (17) | (18) | (19)|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说明:
1.此表由中直企业填制一式二份,报当地专员办一份,一份自留。专员办初审后加盖公章。
2.(4)、(6)栏均不包括已超过托管期限,仍未再就业的人数。
3.(14)、(15)栏按中直企业和社会在本月实际拨付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补助资金数填列。
4.(8)、(9)、(10)、(11)、(12)栏为当地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提供的当地人均补助资金标准数额。
5.(16)栏原则上按当地财政承担的人均补助资金标准填列。
6.有关勾稽关系:(8)=(9)+(10)+(11)+(12);(13)=(14)+(15)+(17);
(17)=〔(4)+(5)〕*(16)

附二:
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安置中直企业下岗职工月报表
行业: 199--年--月 单位:人
------------------------------------------------------------------------------------------------------------------------
| | | |本月解除托管关 |累计解除托管关 | 超过托管期限的下
企业| |本月进入中心下岗职工人数 |累计进入中心下岗职工人数 | | |
|序| | |系下岗职工人数 |系下岗职工人数 | 岗职工人数
| |--------------------------|--------------------------|----------------|----------------|------------------
|号|合| 其中: |合| 其中: | 实现 | 其 | 实现 | 其 | 合 |其中仍滞留
名称| | |----------------------| |----------------------| | | | | |
| |计|因企业兼并|因减人增效|计|因企业兼并|因减人增效|再就业 | 他 |再就业 | 他 | 计 | 中心人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从《直销管理条例》看直销员与直销企业是否存在劳动法律关系

山东经济桥律师事务所 娄本清


《直销管理条例》于2005年8月23日经国务院通过,从此结束了中国直销这一新的营销方式无法可依的局面。探讨直销员与直销企业的法律关系,对于规范直销员与直销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直销员的劳动权益能否得到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比如:直销员在从事直销工作中发生事故及其他人身损害能否要求直销企业予以工伤赔偿?它关系到直销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直销员与直销企业的利益分配。

直销员与直销企业是否具有劳动法律关系呢?

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法律上的劳动关系。他们认为,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直销企业与直销员、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与消费者因换货或者退货发生纠纷的,由前者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十七条“直销企业对其直销员的直销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能够证明直销员的直销行为与本企业无关的除外。”可见,直销员是独立于直销企业的市场营销主体,他的推销行为不是直销企业的职务行为。也就是说,直销员不是直销企业的职工,当然与企业不会产生劳动关系。即直销员不能享受《劳动法》规定的社会保险等各种权益。

第二种观点认为,直销员是相对于直销企业的直销员。根据《直销管理条例》 “第十四条 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不得发布宣传直销员销售报酬的广告,不得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作为成为直销员的条件。

第十六条 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招募直销员应当与其签订推销合同,并保证直销员只在其一个分支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已设立服务网点的地区开展直销活动。未与直销企业或者其分支机构签订推销合同的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从事直销活动。
  第十七条 直销员自签订推销合同之日起60日内可以随时解除推销合同;60日后,直销员解除推销合同应当提前15日通知直销企业。
  第十八条 直销企业应当对拟招募的直销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后由直销企业颁发直销员证。未取得直销员证,任何人不得从事直销活动。
  直销企业进行直销员业务培训和考试,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直销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直销员业务培训。

第二十四条 直销企业至少应当按月支付直销员报酬。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报酬只能按照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收入计算,报酬总额(包括佣金、奖金、各种形式的奖励以及其他经济利益等)不得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

第二十二条 “直销员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出示直销员证和推销合同;
  (二)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进入消费者住所强行推销产品,消费者要求其停止推销活动的,应当立即停止,并离开消费者住所;
 (三)成交前,向消费者详细介绍本企业的退货制度;
 (四)成交后,向消费者提供发票和由直销企业出具的含有退货制度、直销企业当地服务网点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的售货凭证。”

可见,直销员相当于企业的业务员,应当是企业的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劳动权益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如果直销员的劳动权益法律不得到法律保护,那么其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就没有法律保障,这与宪法是相违背的。《宪法》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劳动法》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直销员为特定的企业工作,其劳动权益理应得到所服务的企业的保障。反之,如果直销员在从事直销活动中,发生事故,法律让他自己承担责任,体现不出国家对劳动者的保护原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合,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直销员与企业的关系应当为劳动关系,其合法的劳动权益应当受到社会法律的尊重、支持与保护。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弄明白什么是劳动关系。根据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法室“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者在社会劳动时形成的所有的劳动关系,而仅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所在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直销法律关系符合以上概念与特征,无疑应当是劳动法律关系。否则,会出现权利义务的不对称。在实践中出现直销员发生工伤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不符合法理学所说的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虽然通过的条例删除立法草案中“直销企业必须与直销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但是从《直销管理条例》的立法本意看,法律是保护直销员的劳动权益的。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