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1:18:15  浏览:96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青岛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二○○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青政发〔2003〕11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青岛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工作,维护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提高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
  第三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实行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凡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驾驶员,应当参加与营运活动相应的职业培训和从业资格考试,取得由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颁发的全国统一的《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从业资格证书》)和《青岛市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资格证》(以下简称《服务资格证》),方可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
  第四条 市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工作。
  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 《服务资格证》是本市营业性驾驶员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并接受管理和社会监督的证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驾驶员均可申领《服务资格证》:(一)年龄不超过50周岁;(二)具有高中(含职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三)有市区合法的固定居住证明;(四)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出租汽车驾驶员必须具有两年以上驾驶资历和无严重违法违章记录,在从事驾驶工作中无重大安全行车责任事故记录。
  第六条 《服务资格证》主要记载服务企业名称、服务车辆牌照号码、驾驶员姓名、从业服务时间和监督电话等相关内容。《服务资格证》允许每车两证,实行定员管理,定车服务。
  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营运中应当将本人《服务资格证》摆放在车内经营权牌底座卡槽内,持证上岗,亮牌服务,严禁污损或遮挡。
  第七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不得聘用未持有《从业资格证书》和《服务资格证》的驾驶员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
  第八条 《从业资格证书》和《服务资格证》应当按规定进行审验。经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验合格的,加盖有效印章;审验不合格的,收回《从业资格证书》和《服务资格证》。
  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未接受审验的,《从业资格证书》和《服务资格证》自行失效,不得继续使用。
  第九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档案,对出租汽车驾驶员经营行为进行动态管理和量化考核。
  第十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给予处罚:(一)车辆不整洁、污染或遮挡车辆牌照的;(二)营运时未携带《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书》和《服务资格证》的;(三)营运时不按规定着装、仪表不整的;(四)营运标识不全、破损严重的;(五)遮挡、涂改、污损《服务资格证》或人证不符的;(六)未按规定位置安放里程计价器、夜间营运时未开启标志灯的;(七)未经租用人同意招揽他人合乘的。
  第十一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有下列违章违规行为之一的,除依法予以处罚外,应当记入《从业资格证书》“违章记录”栏内;六个月内累计违章记录两次以上的,参加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培训学习:(一)无故拒载、中途甩客或故意绕道行驶的;(二)将乘客遗失物品据为己有的;(三)不按规定收费,直接或变相多收费的;(四)在服务中刁难乘客的;(五)在机场、车站、码头、宾馆等公共场所不按规定排队承运乘客,不服从现场调度管理的;(六)暂扣《道路运输证》,逾期不接受处理或在暂停营运期间,仍继续营运的;(七)超出规定区域营运的。
  第十二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有下列违法违章行为之一的,除有关部门依法处罚外,三年内不得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业务:(一)敲诈勒索、侮辱、殴打乘客的;(二)私自拆卸、调整里程计价器,利用计价器作弊坑骗乘客的;(三)欺行霸市、强拉强运及其他方式扰乱出租汽车客运秩序的;(四)发生重大交通责任事故,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三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的;(五)新闻媒体曝光、群众投诉查实的重大违章行为,给行业造成恶劣影响的;(六)用出租汽车从事非法活动的;(七)其他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违章行为。
  第十三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出租汽车驾驶员不良行为记录查询与通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从业资格管理和经营行为违章的有关内容。
  第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必须持证进行监督检查,执行公务时须两人以上,按照法定职责,文明执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规定(废止)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规定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6月20日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6年8月16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集贸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维护集贸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发展,保护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集贸市场,是指有固定经营场地、设施和服务机构,供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商品交易的场所。
第三条 集贸市场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规范的原则。
集贸市场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等价交换、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集贸市场建设、管理和商品交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布局,资源合理配置,方便群众的原则,组织、培育、发展、建设市场。
市、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集贸市场管理委员会,协调、组织集贸市场的管理工作。成员由同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
第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对本辖区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审查确认集贸市场开办者、服务机构和经营者的资格,核发《市场登记证》和《营业执照》;
(二)对经营主体、上市商品、交易行为等进行监督管理;
(三)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
(四)受理工商行政申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对集贸市场服务机构进行考核与表彰;
(六)维护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事件;
(七)依法收取市场管理费;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对较大的集贸市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会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建立联合管理组织,依法对集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和职权,对集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一)物价机关负责监督检查各类经营主体执行物价法律、法规、国家规定的情况;
(二)税务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经营者依法纳税的情况;
(三)公安机关负责监督检查集贸市场的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工作;
(四)卫生机关负责对食品卫生的监督检验和技术指导;
(五)技术监督机关负责监督检查集贸市场的商品质量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监督检查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投资,依法开办集贸市场。
第九条 开办集贸市场,由开办者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证明材料:
(一)申请集贸市场登记的报告;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授权部门批准开办市场的文件;
(三)集贸市场服务机构负责人任用及身份证明;
(四)经营场所或者土地使用证明;
(五)标明集贸市场方位和设施分布的平面图;
(六)开办集贸市场的资信证明;
(七)联合开办集贸市场的协议书;
(八)集贸市场章程及交易规则;
(九)法律、法规、国家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证明材料。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申请单位、个人提交的文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对具备条件的,予以登记,并核发《市场登记证》。
《市场登记证》是开办集贸市场的凭证,未取得《市场登记证》的,不得开办集贸市场。
第十一条 集贸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市场服务机构,市场服务机构凭《市场登记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领执照,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办理开设银行帐户手续。
集贸市场变更或者关闭,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集贸市场服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市场场地及设施的建设和其他经营条件的改善;
(二)制定、落实市场内交易、消防、卫生、治安、税务、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和市场公约;
(三)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协助行政执法机关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对进场经营者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五)负责核验进场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和外地人员暂住证明,育龄妇女的婚育证明等;
(六)维护市场内的秩序,保持场地、设施的整洁和完好;
(七)负责市场的统计工作;
(八)协助物价机关实施物价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公布有关商品的指导价。
第十三条 集贸市场应当完善下列设施:
(一)市场场牌和行业标志;
(二)法制宣传栏、违法违章处理结果公告栏、市场行情栏、公秤台、询问处、监督箱等,大中型市场应当设治安值班室、播音室、示意图和监督电话;
(三)售货台、肉案、活鱼池、家禽笼以及清洗、消毒、冷藏、污水杂物处理等卫生设施;
(四)停车场、厕所、水电、消防、安全等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 集贸市场服务机构应当为市场经营者提供场地和必要的经营设施,并按物价管理的规定向经营者收取租赁费。
大中型集贸市场的服务机构应当为购销双方提供或者组织信息、仓储、生活、中介等有偿服务。
第十五条 进入集贸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并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指定摊位亮照经营。
农民出售自产的农副产品,可以直接进入集贸市场;城乡居民持有关证明,可以在指定的集贸市场出售自有的旧物品。
第十六条 集贸市场内的经营者经营国家法律、法规允许上市出售的商品,不受行政区域及数量的限制。
国家规定有定购任务的农副产品,在完成定购任务后,按照国家规定可以上市。
企业和个人生产的工业品、手工业品,除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应当进入专业市场外,可以在集贸市场交易。
集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可以依法从事修理、加工服务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 集贸市场除《江苏省城乡集市贸易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禁止上市的物品外,下列物品也禁止上市:
(一)有益的野生青蛙、蛇类等动物;
(二)非生活性的废金属;
(三)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过期失效商品;
(四)有害人身健康的旧物品;
(五)文物;
(六)外币。
第十八条 进入集贸市场的经营者,应当遵守的物价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合理确定商品价格,接受政府依法实施的物价检查。严禁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凡在集贸市场经营的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分别实行标价签、标价牌、价目表等标价方式。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集贸市场外占用道路摆摊经营或者流动经营。
瓜果等季节性农副产品交易和日用工业品临时展销等,经当地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同意,可以在指定地段设临时摊群。
第二十条 集贸市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处罚:
(一)对无《市场登记证》擅自开办的集贸市场,责令停业。对擅自开办者,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及集贸市场歇业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的,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补办变更登记或者注销手续,对其中不符合变更登记条件的,责令停办。
第二十一条 因集贸市场服务机构管理不善,造成集市贸易秩序混乱或者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集贸市场服务机构限期改正。
第二十二条 对无照经营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符合条件的,应当补领《营业执照》,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下列处罚:
(一)警告;
(二)没收违法所得;
(三)没收非法财物;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销售,并没收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三)、(四)、(五)、(六)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销售,没收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行政执法机关查处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在集贸市场外擅自占用道路摆摊经营或者流动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执法机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五条 涉及违反税收、物价、治安、劳动、技术监督、计划生育、畜禽检疫、卫生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处。
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的罚没收入上缴国库。
第二十七条 对拒绝、阻碍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市场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6年8月16日

关于出版“文化大革命”图书问题的若干规定

中宣部 新闻出版署


关于出版“文化大革命”图书问题的若干规定

1988年12月10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

近来,一些出版社出版了一些专门研究和介绍“文革”历史、事件、人物的图书;一些出版社正在安排这方面的选题;还有些出版社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所谓“文革”期间的“轶事”、“秘闻”、“内幕”之类的名目招徕读者,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就有关“文革”图书的出版问题指出:根据中央团结一致向前看,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的一贯精神及邓小平同志关于当前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政治优势的指示,目前争相出版《文革辞典》极易导致翻腾旧帐,引起争论,实无必要。对中央宣传部发过的《通知》置之不理,造成既成事实,迫使中央批准的作法,不能接受。并重申中央过去的规定,指出出版此类书可能引起的反效应,因此,相当时期内根本不考虑出《文革辞典》的申请。
为此,对出版“文化大革命”图书规定如下:
一、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辞典等工具书,今后相当时期内,各出版社均不得安排。已安排了的(包括在印制过程中的),凡未经过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专门批准的,一律撤销,并将有关情况报告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
二、凡属专门研究“文化大革命”的著作及专门叙述“文化大革命”历史的著作,一般不要安排,确有价值的选题,地方出版社要专题报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宣传部,中央级出版社专题报上级主管部(委),经严格审查同意后,写出书面审查意见,报新闻出版署并中宣部审批。
三、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回忆录、传记、纪实文学作品等,前一段时间已出版了不少,原则上不要再安排。那种捕风捉影、肆意虚构、夸大史实,以林彪、“四人帮”的所谓“野史”、“秘闻”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不得再出版。确有一定价值、严肃认真的回忆录,地方出版社专题报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宣传部,中央级出版社专题报上级主管部(委),经审查同意后,写出书面审查意见,报新闻出版署并中宣部审批同意后方可组织出版。这些回忆录必须事实准确,不得违背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不得随意使用中央未正式公开的历史材料,不得随意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个人品德问题。
四、上述准予出版的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图书,目前限由各地人民出版社及有关的中央级社会科学出版社安排出版,其他出版社均不得安排。这些书一律不得以协作出书和代印代发的方式出版。
五、上述图书的发行全部交新华书店,不得交由个体、集体书摊(店)批发。
六、翻译国外的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图书,一律按上述规定执行。
七、凡未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目前正在安排、印制有关“文化大革命”图书的出版社,接到本通知后,一律暂停印发这类图书,同时将选题和图书安排情况报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听候处理。
八、本规定自文到之日起执行。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包括没收利润、罚款、追究领导责任等处罚。处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决定,必要时由新闻出版署决定。
九、过去规定凡有与本规定不符者,按本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